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
| 1. I 帧(Intra-coded Frame)——关键帧 作用:I 帧是视频中的 关键帧,它是独立的完整帧,包含了图像的所有信息,可以单独解码出来,因此 不依赖于其他帧。 I 帧通常用于视频中的关键位置,作为编码序列的起始点。
特点: -不依赖任何其他帧。 -包含完整的图像数据。 -编码过程较复杂,数据量较大。
压缩效率:I 帧的压缩效率较低,因为它需要存储完整的图像数据,因此相对来说文件较大,编码和解码的计算开销较高。
使用场景: I 帧通常在视频的起始位置、场景切换或需要精确定位的地方使用。 它们通常是一个 GOP(Group of Pictures) 中的第一个帧。
2. P 帧(Predicted Frame)——预测帧 作用:P 帧是通过与前面的 I 帧 或 P 帧 对比,使用 差分编码 进行压缩的帧。 P 帧只记录与前一帧(I 帧或 P 帧)之间的变化信息,而不是整个图像数据。
特点: -依赖于前面的 I 帧或 P 帧。 -只存储与前一帧的差异数据。 -编码和解码相对较快,文件比 I 帧小得多。
压缩效率:P 帧通过差分编码,使得只存储图像中与前一帧不同的部分,节省了很多存储空间,提供了较高的压缩效率。
使用场景:P 帧适用于图像变化不大的连续帧,特别是在运动不大的视频中,它可以通过与前一帧的对比,有效减少数据量。
3. B 帧(Bidirectional Predicted Frame)——双向预测帧 作用:B 帧是通过与 前后的帧(I 帧或 P 帧) 进行双向预测,记录前后帧的差异信息,从而进一步压缩图像数据。 它结合了前后帧的差异来获得更高的压缩效率。
特点: -依赖于前后帧(I 帧或 P 帧)。 -通过前后帧的差异信息进行编码。 -压缩效果最好,但解码延迟相对较高。
压缩效率: B 帧提供了最高的压缩效率,因为它通过前后的帧差异进行编码,数据量最小,但也因此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来解码。
使用场景: B 帧通常用于较复杂的场景和细节变化较小的部分,可以最大化视频的压缩效率。 由于解码时需要两帧的信息(前一帧和后一帧),解码延迟较高, 因此一般不会用于低延迟应用(如实时视频会议、直播等)。
|